就千万不要收藏它。”这句有关收藏的金玉良言,无疑为此次专场拍卖打出了绝佳的广告,这些藏品被赋予了传奇人物的生命和情感,其附加值就不一样了;
三是用营销奢侈品的方式来拍卖艺术品。贴上安思远的名牌标签,这些拍品拍价可能高几倍甚至上十倍。很多新买家就在这样具有巨大的环境引导和情感攻势之下,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是以买奢侈品的心态多花钱。在我看来,大部分的东西很普通,比如一对黄花梨的灯座,起拍价只有3万美元,但最后以130万美元成交。
这种包装手法国内可以借鉴,但不太好复制,首先安思远这样的货源国内碰不到,这样的大藏家还是更相信国外的大拍卖行。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对于藏家来说,有好的一面:如果把泡沫、水分挤掉了,正是收藏的好时机。高价、天价的拍品正在下降,现在能卖到几百万元的都是大作品了,有些流拍的就很吸引眼球;但不好的一面也早已露出端倪:有价值的藏品被藏起来了,出不来。
有鉴于此,藏家需要像安思远一样,和艺术品朝夕相对,多一点从艺术品里面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少一点急功近利,马上要挣钱的冲动。健康的市场,理应多一点人文情怀,多一点研究理想,多一点真正热爱。
此外,买了东西要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眼光和品味,多向海内外的大亨学习。培养自己的见识、眼力,如此,你在收藏时才会去买那些掐尖的东西。尤其是在市场做调整的时候,更加应该积极地去参与,把握机遇,从容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艺术品市场突围四字诀:“忍”、“变”、“精”、“定”
对于国内市场的调整期,专家们都表示,市场的各个环节正好可以借机冷静,进行理性思考。对于如何度过市场这一“寒冬期”,吕立新给出了自己的“突围”建议:
我建议画廊要“忍”,不能盲目、急于投资和代理新的艺术家项目,应缩小规模。同时要“变”,及时更新产品,特别是主打当代艺术家的画廊,可以考虑转做近现代书画。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艺术家随便要价、炒作的现象很多,令当代艺术板块的价格虚高、水分大,如今其危害性已经突显,有关一些画家的作品流拍、画价跳水等报道不绝入耳,现在艺术家已经认识到危害,开始有所收敛,价格更趋于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的板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假东西掺杂,限制了买家的信心,如果说有一天,艺术品市场有了明确的法律去约束这一现象,这一板块还会大幅度提升。
而对于拍卖公司来说,有三点需要调整:
一是降低成本,缩小规模,过去做10场,现在做5场,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因为目前还是“狼多肉少”,征集作品困难,客户资源也有限,大家都在争这些资源;
二是提高拍品质量。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买家更趋理性和冷静,收藏精品的意识非常高;
三是提高整个拍卖公司的服务理念、业务水平。你看这次安思远专场之所以卖得这么好,和佳士得的营销手段直接相关。他们把安思远的家在纽约重搭了一遍、图录说明和拍品介绍非常细致地给我们内地的拍卖公司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对于藏家的忠告则是:藏“精品”,非精品不碰!无论现在、未来,真正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一定是精品,是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好画家的代表作。比如,前两年拍卖市场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贴上新水墨的标签,打包填补市场的需求,在2013、2014年新水墨价格达到一个峰值,但我觉得,在2015年,新水墨将面临新的考验。因为高峰过后去理性分析的话,会发现许多新水墨中有大量的制作性成分,功夫还没有修炼到家,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创造性的作品并不多。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也直接关联到艺术的生产者。艺术家需调整心态,要思考:你是想短期挣小钱,还是以后挣大钱?艺术家从思想深度、文化修养到绘画技能的提升都非朝夕之功,大艺术家都不乏大器晚成者,如黄宾虹、齐白石、林散之等。因此,在市场面前,艺术家要有“定力”,拒绝浮躁、潜心创作,留下传世之作。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无一不是饱经生活磨砺之后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