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唐山美术馆 >> 名家风采 >> 全部会员 >> 国画家 >> 正文
梅墨生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5208  时间:2015/3/30
擅长作品:国画
院内职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会员主页:http://

会员简介:

 

 



 

简历

梅墨生,号觉予、觉公。19606月生于河北迁安市。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人大艺术学院、北京文化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书谱学院、河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等多所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为河北轻工业学校),结业于中央美院及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曾任教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

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成年组一等奖、中意杯国际龙年电视书法大赛金奖、当代国际水墨画名家展金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大展及名家邀请展。参加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提名展”,获首届美术学(论文)二等奖、中国青年书协书谱奖、论文获《发现》杂志社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等。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广东博物馆等单位及海内外藏家收藏。

2005年被《收藏俱乐部》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之一(共20名)、2006年又被评为“当代十大画家”之一、2007年入选“艺术之巅——2007强势媒体年度推荐书画名家”(共22名)、2007年被《艺术中国》杂志评为“十大艺术新闻人物”、2008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法家”。

编著出版《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现代书画家批评》、《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虚谷》、《吴昌硕》、《李可染》、《山水画述要》、《中国书法赏析丛书》(主编8本)及个人书画集多本(部)。

 

 

各 家 评 论

你的书画都非常大气。在我所见到的你的同龄人中,像你这样的笔墨功夫非常少见。                    ——李可染(中国画大师)

 

梅墨生的画是真正的文人画。      ——张 仃(著名山水画家) 

 

梅墨生先生是位年轻而才学出众的艺术理论家和书画家。他的书画作品气格雅静,注重功力与精神内含又有独创,尤其所画山水,笔墨洗炼有情趣而时有奇气,实为难得。

       ——张立辰(中央美院原国画系主任、教授、著名画家)

 

认识墨生先生,是在昆明园艺博览会上。稍一交谈,辄认其涵蕴颇富,异于时下譤譟者。及见其画集、谈艺集,觉此印象之不差。

墨生先生擅山水、花鸟。所作静、雅、遒、空灵,而大都出之以“拙”,以其书、画同法故也。其法,山水盖得力于八大、石溪、龚贤、渐江,近师黄宾虹、李可染;花鸟则综合八大、缶翁、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诸大家。然章法、结体,虚虚实实,不同凡响。《二楞图》、《青山雨霁图》之幻化,《依样》之韵律,《秋山图团扇》及《山深有古寺》繁而不实,《深山云烟平》满不迫塞,《夏山图》之苍茫清空,《云山几重》之推宕……或经意,或“不经意”,皆别出心裁,非揣摩有得者不能为。墨生先生的画,属传统文人画。余尝言,无文不能作文人画,无功力则不成体;有守、有储,发性情于笔端,笔境兼夺,才为真画。此墨生先生之画所以有异于妄称“文人画”者。

        ——童中焘(中国美院原国画系主任、教授、著名画家)

 

梅墨生便是新秀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多能兼擅,通拳术,善歧黄,工书画,尤长于美术论评。比之留学西方的青年,他的“中学”更为优秀;比之院校培养的批评家,他的自学能力更为突出。他从事艺评是从书法批评开始的,稍后兼及中国画,更后则扩展到没画、版画乃至装置艺术等方面。随着评论范围的延展,梅墨生成了许多美术家的朋友,终于凭着真才实学登上了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的教席。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博导、史论家)

 

读墨生的文,赞之叹之。观墨生的书法,赞之叹之。见墨生的画作,复赞之叹之。

或问:为何赞叹而再而三?我谓:譬如钟鼓,岂有不撞击而自鸣者哉。墨生,善撞击钟鼓者。

《随园诗话》有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墨生,力取欤?天欤?

如谓墨生无文凭,打死我也不信。继而一想,又信,黄胄何尝有文凭。              ——韩羽(河北省美协名誉主席、著名画家)

 

墨生君敏学好求、浸染书卷,长年凝心炼识,养成言辞彬彬。余每与君谈文说艺,均领略其才思,绳引珠贯,评古论今,娓娓不怠。

墨生君致力通融古今艺境,文、画、书三美能并。其书画评论,缜思缕折,文采粲然,已有多种大著刊布;书法创作更是积累经年,自成逸格,早为同道颂称;今又汇展山水新作,以画会友,堪称世纪更新时节艺坛之丰兆也。

余尝在墨生书斋“方圆化蝶堂”得以获观山水多卷,展幅之际,顿觉清气盎然,恍入一片无染世界。其间隐隐或见玄宰笔法、云林气象,但细细品味,决非摭华逐末,只在有形之外。足见其用力于溶化传统诸家,用心于开拓自我情境。所作山水之象,其缘取诸自然,其成运化于心,是谓画理不画景,造意不造形。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艺评家)

他那些简笔山水,造境空阔,笔墨疏淡,但总能嚼出些酸咸之外的味来。…… 其着意处多在境界,笔墨与自己精神内涵的同构性联系,即以怎样的图式和笔墨表现他个人的哲思。其山水如是,其花鸟亦然。……书画史论的著述占去他许多艺术实践的机会,但也得缘撷拾了古今名家志道的学问,涵养了他艺术中的内美,升华了艺术的格调,丰富了文思,多了些学者气息,强化了精神性的表现,得乎,失乎,还是歪打正着,历史自有公论。

或许有的朋友以为墨生过于执著地“好古”或以为现代的青年不必如此地心仪“太古”,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在那现代的急促的呼喊之中,在那急功近利的名利场上,有那么几株古雅的青松倒显出他独异的风神。……墨生的画也不能说没有现代感,正如他的文不乏对西方现代美学的通悟。

 ——刘曦林( 中国美术馆原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著名艺评家)

 

由心态的平静,而冷静的思考,又由冷静的思考,而将作画转为研究,转为理论探索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是构成梅墨生近几年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正是出于创作体验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所以梅墨生的画便呈现出面貌多样,风格富于变化的特点,反映了他对不同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与探索。           ——赵力忠(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艺评家)

 

我觉得梅先生的画是在简洁、清风淡雅的笔墨中蕴藉着“浑厚华滋”之气。能感到画中山水的灵性和梅先生很中国式的情感。于是乎,简洁的笔触也有了无限的意味。

——冷冰川(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画家)

 

中国画小品的韵味很好,但我认为中国画应该画一些大的,不过不是为了尺寸去放大的,那样更会有气势。所以我看到您的大画更为感动,我更希望中国画家在这方面能够加强。           

 ——张敢(清华美术学院副教授、理论家)

 

墨生于艺术,可谓爱得深沉。他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诗文书画之中,矻矻以求,从不哗众取宠。重视多方面的素养,使他在审美意识上获得了高出常人的立足点,看看他的作品,相信你会感觉到那心源万绪的流泻,会发现那真实不虚的自我。

——王镛(中央美院书法教研室主任、教授、著名书画印家)

 

毫无疑问,梅墨生是以传统作为其基本底色的,他在以手中之笔执着追求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丈寻巨制到扇面册页,每幅画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凝聚着他的文化品格与人文精神。

吾以为,淡远之境既是一种高古的画境,更是一种人格的写照。非有不俗的学养,高古的心态,颇难能达此境界。尤其在今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挑战,人们以文化转型、市场经营为借口放弃崇高,消解价值追求,以形式的鲜亮、技巧的玩弄来展示精神世界的迷失与浮躁,且这样做很能满足时下之需及舆论认可。正因此,梅墨生高标远古之境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梅墨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宁可为孤独折磨得鲜血淋漓,也不肯依附平庸而失去血色。

梅墨生不喜欢重复,更厌恶抄袭。

 ——王元军(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院副所长、博士后)

 

梅墨生就是中国画现代形态下的一个坚定的新传统主义者。

他对传统的执著,包括对笔墨重要性的坚持,都体现出同代人中罕有的勇气和功底,他是在现代文化形态下对传统文人画的一次回溯与礼赞,这种回溯与礼赞的价值,就是对掩遮在现代文化背后苍白与单调的精神含量和文化内蕴的一种反拨,就是冲出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种种形态的重围而突现中国画的民族主体艺术精神。

                     ——尚辉(《美术》杂志主编、艺评家)

 

在他的艺术个性中,倾向和追求着高古的品格,他所向往的不是当前的轰动,而是恒久的审美魅力。他在作品中追求意淡,在意淡中寓含浓情。他在作品中追求寂静,在寂静中寓含生动。他喜欢在画中运用简约,形象高度概括抽象,却力求在简约中蕴藏丰富。他惯于在创作中运用朴拙,形象笔墨似乎质实无华,却力求在朴拙中体现精巧。总之,他的作品外示淡、静、简、拙,而内寓浓、动、繁、巧。这可以看出他对儒道禅哲学智慧的运用。

——李德仁(山西大学教授、史论家)

 

梅墨生先生是个全才,诗书画印样样齐全,学问也好,修养也深。我与他差20岁,我们非常谈得来。他的作品简朴古雅、恬静自然并用最简练的笔墨表达自己的理念。他在传统的继承方面,做得很好,而且研究得也深,画山水,像他这样的,目前就他一个人,作品出新、出奇,艺术只有出新,才能进步。      ——郭子绪(著名书画家)

 

这种由禅“悟”而形成的艺术化的生命观,在梅先生的画上则体现为三大特征——以“虚”求“理”、以“理”求“境”、以书法为画法。

以“虚”求“理”是梅先生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他既于“实处取气”,又于“虚处取气”。

梅先生画的山水意象虽然是从现实中来,但又与现实生活有着“似与不似”的关系。他画中的意象是他对现实物象理性判断的感性把握,把握的结果是作品呈现出一种美的意境,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美的意境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所以我们说梅先生的“有我之境”是以“理”求“境”。

梅先生的绘画是其“自性”深彻的感悟的成果,在以“虚”求“理”,以“理”求境,以书法为画法的艺术实践中,他作品所产生的意绪与情思无不体现着与艺术息息相关的生命追求,体现着一种艺术精神的释放。在绘画中他并不刻意追赶现代话语的时髦,只是以一种“明心见性”的“解脱”表述了自己的“觉悟”,并在艺术的自觉中使用了合于自己心性的话语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真实感受。

——罗一平(中山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理论家)

 

梅墨生无疑是一位有着自觉文化意识和传统本土价值守护的人物。这种精神价值追寻内化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梅墨生书法的文化品格,从而也使其创作更具文化的真实性。在作品与人的精神日渐分离,以致从作品中愈来愈难读出作品背后人的存在的当下,这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姜寿田(艺评家)

 

梅墨生笔下的一幅幅山水却是一次次对圣贤精神的复归与认知。他的山水画平和、简淡、自然而然,山石与山石之间甚至稀疏得失去了脉络和关联,但是我越想这些山石越能让我的心灵得以沉静,终于

在观看完画展的数天之后,我认为他的山水画对当代中国浮躁而功利的画坛可以作为一次在精神与本质上的匡正,与八大、石涛对中国画在穷途末路时的棒喝具有相似的情形。          ——石厉(作家)

 

梅墨生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用功甚勤,画风追求淡雅、古朴一路。梅墨生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范畴在现代的遗存。其审美趣味基本延续了中国古代文人画传统,在当代美术创作中,仍不失为一道景观。梅墨生是该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郭晓川(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学术主持、美术学博士、艺评家)

 

我很难说清墨生的书画理性胜于情感还是情感胜于理性。他的确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又极富于情感。我没有问过墨生在创作时伴随他更多是情感还是理性,但我觉得那里面更多的是理性成分,或者可以说那里面更多的是冷静而不是躁动,是一种随遇而安而不是上下奔突,是道与禅而不是儒与墨,更多的是“内圣”而不是“外王”,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观照与检讨,而不是对人的炫耀与声张。

所以在谈墨生书画的风格时,我几乎不愿说“他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话,他应该是从他自己那里来。

    ——王强(中央财政金融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书法家)

 

我预言,梅墨生书法将成为它所存在的时代标志性的果实。

 ——陈震生(书画家、艺评家)

 

墨生于书,既能造燥险之极端,亦重清雅的情态,小楷《黄庭坚诗抄》可以见证。是篇书作,意欲操钟繇  、王宠的笔意,试攀魏晋高标。他心平气和地腾挪毛锥,从容不迫地品味自然平淡之趣,虽然未必达到了真如的境界,但是,其优柔的线条,外虚内实的宽博字态,使这帧作品充溢着羽扇纶巾、轻裘缓带的气度。

墨生的讲求形式美,是有机的将构成观念引入书作的同时,又不违拗书法自身特有的规定性,避免玩弄那些终究在传统的窠臼中翻跟头的形式上细枝末节,我想,这正是墨生的大气所在,匠心所在,也就使得他的作品获得一种属于自己的新品质。

综观墨生的书艺,我以为他的长处在于率真,能变化。率真贵在“真”,变化贵在“化”。他的率真,突出地表现为用笔的简练、劲疾,结字的随机赋形,朝揖擒纵,不假装饰,分明又溢出几分典雅华贵的书卷气息。他的讲求变化,于线条、构形、章法均有异态,同时,著意将中国书法由字成行,有行成篇的传统样式加以大肆的开合,甚至无所顾忌地夸张到极端,从而在章法的形式上结成强烈的对比关系,赋予烂熟于眼的传统章法形式以活泼、生动、新鲜的形式美感,在这美感的创造中,闪烁出墨生个性和智慧的亮点。

既重理法又偏爱表情抒意的墨生,是以其学养、心智从事书艺。

                      ——刘涛(中央美院副教授、书论家)

 

墨生兄曾不惧苦辛,成“北漂一族”,处僻巷,赁陋室,粗食弊服,而不移其志,不改其乐,遂有缘问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诸先生,数十年发会求索,终结硕果。

如果给墨生兄的书画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我愿意拈出“文人“二字来界定其书法与绘画。墨生兄的简笔山水气格雅正,笔墨淡逸,而糅董其昌的墨法、石涛之用笔、石溪的空灵清雅、黄宾虹的厚重浑朴于一体,画面简约静净,而内涵丰富,落落大方。他的花鸟,题材习见,若丝瓜、葡萄、佛手、石榴、牡丹、芭蕉,若桃、菊、荷、松、梅等,画来毫不费力,而形简意全,古雅劲健。

——毛建波(中国美院教授、史论家)

梅墨生在美学上深受老庄和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在绘画上则集中体现在对传统逸格和现代构成形式的双向追求。

梅墨生作品再一次显示出传统笔墨的魅力,其意义不是证明丰富的传统对现代生活的益处,而是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并获取自我价值的承认,这使我们对很多人忽视甚至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得不产生疑问: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想去接纳传统并建立新的传统?

他没有将绘画语素从现实物象中独立出来,变成具有观念艺术特征的所谓现代水墨,并以此求得现代性,而是在笔墨的重新整合中表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美追求。

——韩朝(北京林业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博士)

 

无论是作为画家,还是作为理论家,梅墨生徐婉的笔墨总有着鲜明的审美态度,那便是对于士气的期许、对于风骨的向往

                                          ——张渝(艺评家)

 

梅先生的画,无论山水花鸟,无论大幅小品,最难得清净二字。……梅先生的画很干净,不充塞,以其简括疏淡的作品最具代表,从造境到笔墨都任意、空灵、清雅。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艺评家)

   

在梅墨生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总能阅读到一种诗人般的喟叹,这喟叹是深沉的,透脱着青铜大器的凝重和苍茫以及天舒月朗的清灵和睿智。

              ——王东声(河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书画家)

 

梅墨生的绘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均属尚意一类,而且尚简,笔简而意赅,我称其为丰富的简约主义。

他的笔墨境界与他的情感世界已臻于不隔之境。

                      ——康征(北京画院理论家、艺评家)

 

“褪尽火气”,很多人如此评价梅墨生之书画。愚以为,此四字于如今之艺术,乃最高评价。

梅墨生书法之妙,正在于其不可言处。他的书法,是轻松地写出来的,而不是努力地做出来的,——这当是书法的本态。

梅墨生为艺,直而挚;梅墨生论艺,挚而直。

 ——崔自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博士、书印家)

 

墨生之治学,今人多以其美术论评之严肃端正、析理透脱而见誉,吾独以其书画作品之博采练达,古朴清新,尤多意外深趣而窃宝之。

                   ——徐鼎一(《荣宝斋》杂志编辑、画家)

 

也许正是这种兼具传统与 创新的书法语言反映到了梅墨生的书法事业中,才成就了他在书法艺术研究领域的不离传统和常变常新。

——吴又华(艺评家)

 

老梅的字又能见到一“清”字,气贯神畅、和雅灵动,这实在是南帖的精神和情韵了。但我并不以为这是老梅在追求碑与帖的熔铸,毋宁说,老梅作字是其 之为人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那种端平的庙堂之气,也绝没有那种甜媚的市井之气,它是奇拙的、疏淡的、生动的、清迈的,是地道的山林之气。
      梅先生的画,造境空阔,笔墨疏淡,简约中见丰富,气格雅静,笔墨洗炼,有奇气。 ——王平(《美术报》副主编、博士、艺评家)

他作品中不但有“南宗”山水清新雅致和“北宗”山水的雄浑苍茫,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素 朴追求,更融汇了他“庄周梦蝶”等诸多理想境界的精神追求。他着力强化了八大山人、石涛、董其昌等人的高古灵秀特征,运用不同视觉感受的笔墨线条,构筑画 面的形式美感。                        ——张中伟(《书画典藏》主编)

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谦虚、少言、沉稳、深邃。其作品也颇具造化、存满禅机,有学 者之风。中国画、书法、艺术评论三者,我以为评论为最、国画次之、书法距后。梅先生机智、批评角度客观、现实,没有商业气息、文痞之风。他的国画山水,高 远素雅,笔墨间透漏着儒、佛、道三铱文化的玄机。     ——无名氏(网上观众)

 

梅先生的书法,初见井不使人感到震撼,事后又总在脑际萦回,抹之不去。待找出来反复欣赏,才觉其韵味多多,且在咸酸之外。
吾以孙过庭书谱中两句话评梅墨生先生书法: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石门下一人(网上观众)

他的作品无论从笔墨技巧、造型特征、画面构成等各方面,都在传统的底蕴之 外,体现出不同凡俗的现代特征。

——佚名(网上观众)

    如果说梅墨生的山水画有“惨淡经营意匠中”的理成分而不失自然,那么,在花鸟画中画家则充分显露出情趣和哲思的天分。
因为他不仅使观者着眼于画的笔情墨趣,笔墨之外,我们又可以感受到画家充满了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       ——佚名(网上观众)

[返回首页] [关闭本页]
  • 上一个名家风采:

  • 下一个名家风采: 没有了
  • 我馆简介 | 新闻资讯| 展览活动 | 馆藏作品| 名家风采| 名家访谈| 艺术知识 | 互动交流 | 联系我们| 艺术论坛
    版权所有:唐山美术馆 地址:唐山市学院北路67号 邮编:063000 冀ICP备14010832号
    联系电话:(0315)5905666 手机:15354058360 邮箱:tsgdj01@sina.com
    技术支持:小寒网络工作室